1. <nobr id="j6kud"></nobr>
      <bdo id="j6kud"></bdo>

    2. | 留言 | 收藏
      您的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 > 省市糧食政策法規 > 正文

      浙江省糧食行業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2014-2020年)

      2017年03月22日來源:象山縣糧食收儲有限公司瀏覽:4179

      為進一步促進我省糧食行業信息化建設和發展步伐,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2號)、《國家糧食局關于大力推進糧食行業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糧展〔2012〕241號)、《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信息經濟的指導意見》(浙政發〔2014〕21號)等有關精神以及國家糧食局《“糧安工程”建設規劃》有關要求,現制定《浙江省糧食行業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2014-2020年)》。

      一、 充分認識糧食流通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2014-2020年是我省全面實現小康并向基本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期,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攻堅期。信息化是我國“新四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化的突出標志,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糧食流通信息化是實現糧食流通現代化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糧食行政效能、強化糧食市場和儲備監管、優化公共服務的迫切要求。

      信息化是當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化深刻改變了經濟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層面,已成為新技術革命的帶頭者,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和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依托,成為世界和地區產業格局、利益格局、經濟格局和安全格局發展變化的強大推手。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已確立為我國重要的發展戰略,信息化成為當代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抗拒的必然趨勢。我省糧食部門必須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大勢中順勢而為,大力推進糧食流通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是糧食流通管理實現高效快捷的內在要求,F代政府應建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廉潔透明的行政管理體制,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信息化。從當前的糧食行情和發展趨勢來看,糧食供求關系將日趨復雜,市場價格波動將更加頻繁,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糧食宏觀調控面臨挑戰。因此要大力推進糧食流通信息化建設,提高管理質量和服務水平,增強市場監控監測和宏觀調控能力,實現全社會糧食流通管理的高效快捷。

           信息化是推動糧食流通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手段。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應用已成為糧食產業由傳統轉向現代、由粗放轉向集約發展并推進智能化建設的決定性因素。在糧食流通信息化建設上,誰起步早,誰就先受益,誰就掌握了轉型發展的先機。運用信息技術對企業流程控制、物流倉儲、管理手段、營銷模式等進行改造完善,可以精確控制和優化加工工藝流程,控制綜合物流成本,提高基礎設施運營效率,合理配置資源,全面提升糧食經營能力、管理質量和服務水平。

      二、基本現狀

      (一)網絡基本現狀。目前我省糧食系統主要通過互聯網加VPN方案、部分節點借助省政府電子政務外網,實行有限度的網絡聯接和互聯互通。由于國家對信息安全的要求日益強化以及糧食系統信息傳輸不斷擴大,該網絡架構已經不能夠適應信息化發展的需求。隨著省政府電子政務網絡的日益成熟,省政府提出“業務信息系統要依托全省電子政務內網運行,不得自行建設業務專網”的要求,需建立一套基于政務內網的縱向聯網架構,用于全省糧食系統互聯互通的業務平臺,有利于降低建設和線路運行成本,實現互聯共享。

      (二)信息化建設現狀。我省糧食流通信息化建設從上世紀90年代末起步以來,特別是“十一五”期間取得一定進展。一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省市縣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都基本接入了因特網,不少行政機關基本上人均一臺電腦,有的建設了內部辦公局域網,極大提高了行政機關的工作效率。二是重點領域信息化應用逐步推開。省糧食局開發了糧油在線網站、省糧食局政務網、省儲備糧臺帳管理信息系統、糧食購銷和倉儲設施信息系統,省儲備糧管理有限公司開發了浙江省訂單糧食管理信息系統,省糧油交易信息中心成立了杭州國家糧食交易中心,杭州市糧食局開發了糧食市場價格監測系統和經營信息系統,衢州市糧食局開發了中國網上糧食市場和公文閱辦系統,溫州市糧食局開發了糧食數字化綜合管理網以及糧食應急供應管理系統,在全國率先推行糧食編碼制度建立了糧食身份證。三是省內糧食網上競價交易市場基本形成。以杭州國家糧食交易中心、浙江糧油交易網、中國網上糧食市場、寧波網上糧食市場、紹興糧網為骨干,溫州、湖州、舟山、臺州等分市場為支點的省內糧食網上競價交易市場基本形成。四是電子政務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省、市糧食局及鄞州、樂清、蘭溪、江山等一些縣糧食局門戶網站建立運行,湖州、嘉興、金華、臺州、麗水等一些市縣實現了辦公自動化。浙江省糧油產品質量檢驗中心、浙江省糧食科學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杭州富義倉米業有限公司、杭州市糧食批發交易市場、浙江中興糧油有限公司、麗水市糧食總公司等一些糧食企事業單位也建立了自己的網站。五是糧油倉儲信息化建設得到強化。數字式糧情檢測系統、自動環流熏蒸控制系統作為儲備資格的必備條件得到了廣泛應用。省儲備糧管理有限公司舟山庫、衢州庫、越州庫等信息化管理系統逐步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倉儲信息化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平湖市糧食收儲有限公司中心糧食儲備庫等倉儲企業還應用了糧庫業務管理信息系統。

      近幾年我省糧食流通信息化建設取得了明顯進展,但還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形勢,不能適應糧食流通現代化建設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一是組織制度建設不健全。各地基本上沒有明確信息化工作主管領導和負責部門,也未建立相應的糧食信息化組織體制和工作機制;二是系統內部之間缺乏有效的統籌規劃、協調和協作,各自為政,開發成本高;三是重硬件輕軟件、重技術輕服務等現象較為普遍;四是系統功能不規范,標準不統一,共享程度低,難以互聯互通;五是缺乏復合型信息技術人才,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嚴重滯后;六是各市縣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糧食收儲企業等單位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普遍缺乏財政資金支持,現有部分設備已經老舊,影響正常工作。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糧食流通科學發展為主題,以提高糧食宏觀調控及監管能力、提升應急保障水平、確保全省人民有飯吃、吃好飯為目標,以糧油倉儲企業信息化建設為基礎,以深化糧食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共享服務為主線,以省級糧食流通動態數據中心和糧食行業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為重點,加強頂層設計、堅持需求主導,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和網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強化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和互聯互通,有效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加快建成先進實用、安全可靠、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的糧食行業信息化體系,全面促進、提升糧食行業信息化水平。

      (二)基本原則:遵循國家糧食局提出的“統籌規劃、注重實效、突出重點、保障安全”四項基本原則。

      ⒈統籌規劃,資源共享。信息化建設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技術含量高,必須統籌規劃,理順各種關系,減少重復建設,建立全省統一網絡平臺,統一應用平臺,促進資源共享。

      ⒉需求主導,講求實效。突出自身糧食特色,不盲目仿效其他行業,不盲目貪大求全,做到與實際現狀、工作需求、技術趨勢、行業發展密切結合,實用主導、切實可行、急用先行、適度超前,力爭在一些關鍵領域取得重點突破。

      ⒊突出重點,有序推進。信息化建設周期長、范圍廣、內容多,在建設的各個階段,必須從實際出發,突出重點,選定有限目標,取得經驗,以點帶面,逐步推廣。

      ⒋注重安全,嚴密防范。按照符合國家有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在系統設計和建設過程中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和技術手段,強化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定并不斷完善信息系統應急處理預案。

      (三)主要目標

      到2015年,逐步實現縱向到縣、橫向到庫的糧食信息系統縱向聯網和基本業務的數字化、信息化,信息化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行業信息化應用水平明顯提高。

      到2017年,打造起功能比較完善的糧食業務數據庫和信息網絡業務統一處理平臺,探索應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建成一批糧食行業信息化示范單位,糧食流通信息化水平居全國前列。

      到2020年,糧食行業進入到“智慧糧食”階段,形成統一完善的全省糧食行業信息管理系統,推進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在糧食流通領域的廣泛應用,糧食流通信息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

      四、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

      (一)制定電子政務內網規劃方案

      ⒈總體建設目標。到2015年,全省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完成或完善內外局域網建設,借助全省電子政務內網將內部局域網連成統一、互聯的糧食專用網絡,形成全省糧食系統的網絡互聯和信息交換的公共平臺。

      ⒉基礎網絡架構

      目前省政府電子政務內網為帶寬45M的高速網絡,通過依托我省各級政務內網互聯平臺,實現全省糧食行政主管部門聯網,形成一個全省糧食系統信息化的大網絡平臺,實現糧食業務互聯互通,信息共享、信息同步、異地查詢、數據上報等功能。

      通過政務內網的高帶寬網絡,為今后開展高速網絡應用鋪墊基礎,如后續的高清音視頻系統、監控視頻傳輸、應急指揮系統、大容量數據傳輸等業務。

      省糧食局與各地糧食行政主管部門(市、縣)網絡拓撲規劃如下:

      ⒊網絡互聯方案(采用防火墻)

      本網絡架構采用防火墻與政務內網互聯,實現全省的縱向網連接和網絡平臺信息化建設。

      根據政務內網所提供的互聯接口IP,在路由器端設備相應的接口IP與省局規劃的統一IP地址,通過設置靜態路由,實現全省糧食系統互聯互通。其中,各級糧食行政主管部門的直屬單位(如收儲公司、中心糧庫,批發市場等)與互聯網等公共網絡有物理連接的網絡,需要有業務數據向政務內網報送的,可通過統一部署單向網閘實現;若組建的網絡為內網,在符合政務內網網絡安全要求的情況下直接接入。如下圖:

      (二)信息化建設重點工程

      結合糧食行業特點和糧食信息化發展需要,提出我省今后糧食行業信息化建設5個主要重點工程。

      ⒈建設糧食業務信息系統:開發建設覆蓋糧食流通統計、監督檢查執法、財會管理、軍糧供應保障等主要業務、資源共享業務聯動的一體化糧食行業監管信息系統,實現縱向到縣(包括縣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國有糧食收儲企業等)、橫向到庫(包括市縣中心糧庫、省局直屬糧庫等)的全面聯網。

      ⑴糧食流通統計信息系統。依托近年糧油統計網絡直報系統中的年報數據,將我省納入統計范圍企業的單位基本信息,糧油收購(包括訂單糧食收購)、銷售、加工、儲存等相關業務數據加載入數據庫,運用現代化信息網絡技術,搜集、傳輸、匯總、整理、分析統計數據,實現全省糧食流通統計“一套表”,提高我省糧食流通統計現代化水平。今后根據國家糧食局統計改革方案,全省月報也將實施直報方式,再一并納入數據庫。

      ⑵糧食行政執法信息系統。完善糧食行政執法信息系統,完善糧食行政執法業務流程,開發糧食企業信用數據庫,配備必要的執法設備,實現糧食監督檢查的日常監管、獎罰情況、統計臺賬等功能,節約行政成本,提高執法效率。

      ⑶糧食應急預警系統。制定監測預警指標,建立糧食安全預警模型,通過對糧食流通產購銷加存主要業務環節的數據及主要糧食品種市場價格走勢的智能化分析,提供多種分析功能,為制定調控政策措施和防范市場波動提供決策依據。同時,建立省級糧食安全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和各市、縣(市、區)糧食安全應急指揮部指揮通訊系統、全省糧食安全應急保障企業信息管理系統,以及建立CA中心(證書授權中心)和應急聯動中心(包括視頻會議系統),通過集成網絡、通信、處理系統,將相關聯動單位統一在一套完整的智能化信息處理與通信體系中,綜合分析、形成決策、調動資源、派遣隊伍、下達指令、督促檢查,實現視頻應急指揮調度,保障應急加工、應急運輸、應急供應的及時性和高效化。

      ⑷糧食財會信息系統。建設覆蓋全省以及基層國有糧食企業的財會會計信息系統平臺。主要包括:財務管理系統模塊、國有糧食企業報表數據模塊、糧食資金占用模塊、信息溝通與發布平臺模塊。

      ⑸軍糧綜合管理系統。更好地為平時或戰時及突發事件發生時軍糧供應保障提供決策依據,實現對全省軍供網點地理信息、基礎設施、人員配備、加工、運輸、供應等實施動態管理,提高軍糧綜合保障能力。

      ⒉開發糧食倉儲綜合信息系統。融合倉儲業務管理、質量安全監控、自動化作業、儲備糧監管、網絡化遠程監控、內部辦公自動化系統等功能于一體的糧食倉儲信息系統,主要包括地方儲備糧管理系統、原糧追溯監管系統和糧食倉儲企業信息系統三大部分。一是地方儲備糧管理系統。完善現有的省儲備糧臺帳管理信息系統。即對分別在內部業務網絡和基于互聯網的VPN方式運行的臺賬數據先采用人工匯總數據,解決保密問題,實施改造后繼續運行,達到系統設計的基本功能。在今后保密問題完全解決之后,再對臺帳管理系統進行升級完善。二是原糧追溯監管系統。第一時間掌握收購糧食常規質量、內在品質、衛生污染情況,實現對糧食流通相關環節質量追溯;完善信息的收集、分析處理、管理和發布等,提供科學、公正、及時、準確的監管數據,確保原糧安全可追溯和國家糧食質量安全。三是糧食倉儲企業信息系統。圍繞倉儲、業務、辦公三個主要方面的信息智能化建設。主要包括:倉儲信息管理系統、糧情遠程監管系統、視頻監控系統、智能出入庫管理系統、智能通風系統、智能氣調系統、公用信息系統、自動化作業等。到2017年底,“數字糧庫”覆蓋全省中心糧庫,省、市、縣三級管理系統互連,實現“點、線、面”全方位糧庫遠程監管。

      ⒊建立省級糧食流通綜合數據庫:圍繞糧食購銷、儲運、加工、監測預警、應急、人事管理等業務環節和監管需求,建設糧食流通動態數據中心、糧食地理信息系統,實現糧食數據資源的匯聚和共享,提升對糧食信息資源的開發和綜合利用能力,為糧食宏觀調控提供綜合信息支撐。

           ⑴糧食流通動態數據中心。研究制定糧食行業數據設計規范,著重建設一批信息資源數據庫,整合各類業務數據信息資源,逐步完善并成為全省糧食數據的存儲、交換、處理、分析和服務中心,并依據管理權限,分別建立省級中心和市級分中心。

      ⑵糧食地理信息平臺。實現糧食流通信息資源的地圖導航、分析、顯示、統計和匯總等功能,形成糧食流通管理的統一門戶,為糧食行政管理、糧食宏觀調控、應急管理和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技術支撐。

      ⒋打造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圍繞糧食信息服務手段、各類糧食市場信息和糧食物流企業管理,完善糧食行業公共信息服務體系,探索建立信息服務長效機制,建立糧食市場信息體系服務平臺、糧食現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和監管平臺。

      ⑴政府門戶網站。依照國家電子政務建設標準,進一步完善糧油在線網站及各市縣子網建設。以公共服務為重點,完善網上辦事和交流互動功能,全面、準確、及時地向社會公開糧食政務、行情信息。

      ⑵糧食電子商務平臺。聯合省內有影響力的糧食交易批發市場,建立信息共享、協同交易、技術支持的戰略發展聯盟,整合完善現有的杭州國家糧食交易中心、中國網上糧食市場、浙江糧油交易網、寧波網上糧食市場、紹興糧網等電子交易網絡平臺,推動糧食行業電子商務的發展。

      ⑶糧食物流信息平臺。構建全省統一的糧食物流信息平臺,借助地理信息、導航定位及物聯網技術,實現對全省糧食物流中心資源共享;實現接單管理、車輛/船只管理、倉庫管理、客戶管理、計費系統、配送加工系統、訂單查詢、財務管理、倉儲管理等功能;實現糧食物流和信息流的實時同步,達到管理智能化,更好地推動糧食運輸由包糧運輸向散儲、散運、散裝、散卸“四散化”運輸轉變。

      ⒌開展新技術應用推廣試點:主要是指導各地糧食收儲企業、加工企業、批發市場、物流中心等開展最新信息技術的應用,包括物聯網技術應用,以及數字糧庫建設、數字化質量全程追溯、物流信息服務等試點示范。

      五、重點項目建設與任務及組織實施

      今后省局將著重抓好縱向聯網、糧食流通綜合數據庫和信息網絡業務統一處理平臺的開發與建設,與市縣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和有關糧食企業共同做好糧食業務信息系統等其他項目的建設和發展,同時,按照建設項目內容各自承擔相應的資金投入。

      近期建設目標:

      (一)實現省市級三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縱向聯網(一期)

      主要內容:由我局向省政府辦公廳發函,申請將市、縣(市、區)糧食行政主管部門接入省政府電子政務內網, 逐步實現縱向到縣(包括縣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國有糧食收儲企業等)、橫向到庫(包括市縣中心糧庫、省局直屬糧庫、骨干糧食批發市場等)的全面聯網,為推進糧食行業信息化工作創造前提條件。具體分二期實施,一期先打通省市縣三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縱向聯網。

      組織實施:省政府辦公廳信息中心牽頭,省、市、縣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配合。

      實施時間:2014年至2015年

      (二)提出倉儲信息化建設中有關標準化和規范化問題的指導意見

      根據國家糧食局下發的《糧油倉儲信息化建設指南(試行)》要求,結合我省實際情況,提出全省倉儲信息化建設中有關標準化和規范化問題的指導意見。包括遠程監管系統、業務管理系統、自動化作業系統、智能倉儲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以及各系統之間的集成等方面涉及的標準化和規范化。

      組織實施:省糧食局

      實施時間:2014年

      (三)現有信息系統向政務內網的遷移

      主要內容:縱向聯網成功后,逐步將現有的省儲備糧臺帳管理系統、省訂單糧食管理信息系統、糧食購銷和倉儲設施信息系統、局智能辦公系統移入內網運行,其中浙江省訂單糧食管理信息系統同時在互聯網上運行。

      組織實施:省糧食局、省儲備糧管理公司

      實施時間:2014年

      (四)視頻會議系統建設(一期)

      主要內容:總體上分二期,先連接到設區市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再連接到各縣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一期建設先到設區市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包括1個控制中心(省政府信息中心)、1個省級主會場、11個市級分會場。二期建設連接到各縣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

      組織實施:省糧食局牽頭,市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配合。

      實施時間:2014年至2015年(一期)

      (五)省局智能辦公系統升級改造

      主要內容:新增收文流程等功能,增添服務器、高速辦公掃描儀等一些相關設備,搞好短信接口開發,確保系統能夠穩定運行,進一步適應無紙化辦公的發展趨勢。

      組織實施:省糧食局

      實施時間:2014年

      (六)局信息中心機房及網絡改造

      主要內容:通過對機房總體考慮,對機房進行重新規劃和設計,基本達到標準機房有關要求,從而為省局乃至全省糧食行業信息化建設和網絡安全提供良好保障。

      組織實施:省糧食局

      實施時間:2014年

      (七)省儲備糧臺帳管理信息系統改造(一期)

      主要內容:完善現有的省儲備糧臺帳管理信息系統。根據現有省政府內網縱向聯網的實際情況,由縣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負責錄入儲備糧相關數據。

      組織實施:省糧食局牽頭,市、縣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省儲備糧管理公司配合。

      實施時間:2014年至2015年

      (八)省局機關檔案管理系統

      主要內容:通過開發文件收集、檔案整理、檔案管理、檔案利用、統計分析、鑒定銷毀等多種功能,實現檔案業務管理的自動化和檔案資料的電子化,并與省局機關智能辦公系統實現對接。

      組織實施:省糧食局

      實施時間: 2014年至2015年

      (九)省儲備糧管理公司信息化建設

      主要內容:完成公司信息化建設規劃設計方案,要求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根據公司規劃方案,加快推進公司本級、直屬庫、越州庫和德清庫信息化建設,同時進一步完善和提升衢州庫和舟山庫信息化功能。在信息化建設中,重點加強儲備糧公司與所屬庫信息聯網工程建設,力求在辦公自動化、業務管理聯網、遠程視頻和監控、公司數據處理中心建設方面有新的突破。

      組織實施:省儲備糧管理公司牽頭,各所屬庫配合

      實施時間: 2014年至2016年

      中遠期建設目標:

      (一)實現市縣中心糧庫、骨干糧食批發市場等部門縱向聯網(二期)

      主要內容:在一期基礎上,努力實現市縣中心糧庫、骨干糧食批發市場、省級糧食應急供應點、省級糧食應急加工企業等非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聯網,進而達到糧食行業相關單位全面聯網的目標。

      組織實施:省糧食局牽頭,市、縣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其他相關單位配合。

      實施時間:2015年至2020年

      (二)糧食業務信息系統縱向聯網工程建設

      主要內容:開發建設糧食流通統計信息系統、糧食倉儲綜合信息系統(包括省儲備糧臺帳管理信息系統二期、原糧追溯監管系統和糧食倉儲信息系統三大部分)、糧食行政執法信息系統、糧食應急預警系統(包括視頻會議系統二期建設)、糧食財會信息系統、軍糧綜合管理系統,實現糧食主要業務信息系統全省聯網,資源共享,提高辦事效率,強化宏觀調控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

      組織實施:省糧食局牽頭,省糧油產品質量檢驗中心、市縣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其他相關單位配合。

      實施時間:2015年至2020年

      ⒈視頻會議系統建設(二期)

      主要內容:在一期建設基礎上延伸到各縣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實現省市級三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全覆蓋的目標。

      組織實施:省糧食局牽頭,市、縣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配合。

      實施時間:2015至2017年

      ⒉省儲備糧臺帳管理信息系統升級改造(二期)

      主要內容:在第一期基礎上,將省政府內網能延伸到各個庫點(主要是市縣中心糧庫),由各個庫點直接負責儲備糧相關數據采集錄入。若省政府內網能延伸到各個庫點的條件不成熟,即以政務內網為主干網絡運行應用系統,采用單向網閘等技術手段和C/S架構方式采集數據。適時對臺帳管理系統進行升級完善。

      組織實施:省糧食局牽頭,省儲備糧管理公司、市縣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配合。

      實施時間:2015年至2017年

      (三)省級糧食流通綜合數據庫建設

      主要內容:包括糧食流通動態數據中心省級中心和市級分中心的建立,開發應用糧食地理信息平臺,將省內糧油倉庫位置、布局、容量、儲存品種、儲存數量、質量,以及糧食應急供應點、應急加工點、重點經營企業、運輸企業、運輸工具等重要糧食流通信息資源全面、充分地納入平臺利用起來。

      組織實施:省糧食局牽頭,省儲備糧管理公司、市縣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其他相關企業配合。

      實施時間:2014年至2017年

      (四)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

      主要內容:省局門業內網站――糧油在線網站等各級政府門戶網站的改造提升,在現有杭州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基礎上,建設省級糧食電子商務平臺,構建全省統一的糧食物流信息平臺,實現糧食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不斷融合、對接。

      組織實施:省糧食局牽頭,省糧油交易信息中心、市縣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其他相關企業配合。

      實施時間:2014年至2020年

      (五)開展新技術應用推廣試點

      主要內容:指導各地糧食收儲企業、加工企業、批發市場、物流中心等開展最新信息技術的應用,包括物聯網技術應用,以及數字糧庫建設、數字化質量全程追溯、物流信息服務等試點示范。

      組織實施:省糧食局牽頭,市縣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其他相關企業配合。

           實施時間:2014年至2020年

           投資概算

           全省糧食行業信息化建設預算46500萬元,分七年實施(2014至2020年)。所需資金由企業籌措和爭取國家、省有關部門、各級財政支持等多渠道解決。

           六、促進糧食行業信息化發展的各項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推進信息化建設事關糧食流通科學發展大局,各級糧食部門務必高度重視。糧食行業信息化建設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各級糧食行政主管部門應健全信息化工作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統一負責信息化建設。要逐步建立省、市、縣三級信息化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和專家咨詢制度,尤其要明確各部門的信息主管人員。

           (二)強化規劃引導。要認真研究編制信息化發展規劃,嚴格信息化項目規劃論證,強化規劃引導,切實加強項目建設管理,確保項目具有科學性、可行性,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

           (三)落實經費保障。省局要結合我省“糧安工程”落實情況,努力爭取國家和省里對糧食行業信息化建設發展的政策支持。市縣各級糧食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所承擔的建設任務,組織開展需求分析,合理測算建設經費和運行維護保障資金的投入規模,積極爭取同級財政對糧食信息化支持力度,將信息化建設重點項目建設和維護資金列入年度財政預算,推動建立信息化專項資金投入常態化機制。同時,也要廣泛吸引各類社會資金參與建設,不斷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

           (四)加快人才培養。人才是推動糧食流通信息化的關鍵之一。要堅持多渠道培養與高起點引進并舉,力爭到2015年在信息化隊伍、建設管理隊伍、基本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同時,加快信息化知識的普及培訓,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

           (五)建立激勵機制。建立分級、分部門信息化建設目標、任務責任制,將信息化建設列入單位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細化目標任務,加強督促檢查。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工作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相關信息
      勉费三级A黄片视屏,久久精品18禁止观看,天天做天天爽天天拍,三亚洲特级黄片

      1. <nobr id="j6kud"></nobr>
        <bdo id="j6kud"></bdo>